【創業超新星】生醫產業-台微醫研發創新 醫材明日之星

台微醫是台灣第一家提供脊椎微創手術的醫療器材公司,其開發的技術可讓脊椎手術傷口變小、恢復更快,不但在台灣獲得多數醫院採用,也展開國際布局,在陸續拿到歐美證照後,將可造福更多病人。

「樂觀,才不會裹足不前。」這句話由台微醫董事長梁晃千說出,格外有說服力。梁晃千堅持不代工,只做品牌和研發創新,主打第二與第三類的高階植入式醫材,尤其台微醫在脊椎微創手術領域一路過關斬將、拿下國際相關證照,也持續有新產品正進入人體實驗,要讓台灣醫材走上國際舞台。

闢脊椎微創藍海 龍蝦釘立功

台微醫是工研院與上櫃公司鐿鈦共同孵化催生的醫材研發新創公司,也是台灣第一家製造微創手術醫材和開發植入脊椎的器材公司。台微醫2009年底設立,歷經「八年抗戰」,2016年起開始損益兩平、逐步穩健向上,而這個隱形冠軍現在打算走入市場,向投資人展現經營實力。「我們公司穩健成長,也有創新,營收穩定,所以一直規劃IPO,最慢2019年上半年興櫃送件。」

台微醫做的是植入式醫材,專攻脊椎微創手術領域,像是脊椎如果生骨刺,要開刀就得用上它。骨刺是脊椎因老化而好發的病徵,但傳統脊椎開創手術的傷口約15∼20公分,失血量至少1,000∼1,500cc.,尤其是年長者因為骨骼與肌肉的老化,進行手術後雖然可以解除因神經壓迫的疼痛與不適,但由於肌肉受到破壞,往往不容易站起來,所以醫生通常都不建議80歲以上患者接受此手術。

過去的脊椎固定微創手術,想要固定一節脊椎就要在背上開出4個洞、放入4個套筒,植入4根微創骨釘,這也是為什麼傷口會比較大、失血量會多的原因之一。但有位美國醫生突發奇想,希望一個傷口就能處理4個骨釘,卻發現這樣的方式會造成套筒彼此干擾,於是找上了台微醫。

台微醫憑藉著技術研發的優勢,與美國醫生攜手合作,開發出長著兩根鋼鬚、造型奇特的「龍蝦釘」,有了引導線滑軌(鋼鬚)確保釘道,醫師只須開一個直徑2.5公分的小洞,就能搞定4個微創骨釘,失血量更能減少10倍、降至100cc.以下,病人甚至24小時內就可以出院,也會加速術後的復原情形。

梁晃千說,這套「微創導航釘脊椎固定系統」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失血量,還能減少肌肉被破壞,並被微創手術機器人大廠Intuitive Surgical邀請進入實驗室示範開刀過程,就連日本跟中國大陸的廠商都指名想要代理權。梁晃千笑說,這也代表台微醫的創新設計打中了醫學臨床的痛點。這套技術不但在台灣受到許多醫院採用,也已拿下美國FDA證照,打入美國市場,造福不少高齡病人。

資源有限 研發策略不能省

梁晃千在創業前就已經看到老齡化趨勢,不少上年紀的人都有脊椎的毛病,這也讓醫生在脊椎手術上應接不暇。他將人體比喻為汽車,脊椎等骨頭就是汽車鋼圈,「汽車引擎還很好,但是用久了,支撐汽車的輪胎或鋼圈一定要換,如果老化,即使有好引擎也不能動。」

植入式骨材,就是台微醫的發展重點。除了目標對象的精準,台微醫也把產品線做廣、「因地制宜」用在不同國家,同時也與別人合作,取對方的長處共同投入研發。「資源有限,更要走出自己的道路,在台灣,像我們公司一開始規模這麼小,做品牌很辛苦,要投入研發又要投入行銷,所以一定要有策略來經營。」

在市場的布局上,除了台灣,還有歐美和中國大陸。台微醫成立時,台灣生醫法規還在發展中,梁晃千就決定先拿到美國和歐盟的證照,但從取得證照到產產品販賣,再到醫生使用端,中間花費的心力遠超過他的想像。梁晃千表示,拿到證照後以為產品可以賣了,沒想到進入醫院採購又是一個門檻,還有相關程序要申請,無論到任何國家販售,都要面對不同單位,所以創業前期,台微醫都處在練兵狀態。

也因為練兵時間長,梁晃千經歷了創業必經的「死亡之谷」。他回憶,創業3年後,工研院的主管跟他說:「你要回來告訴大家,你們公司還活著!」靠著這句鼓勵與團隊的不服輸,梁晃千……<more>

  • 台微醫股份有限公司
共同創辦人 梁晃千
資本額 3 億元
成立時間  2009 年
主要產品 微創導航釘脊椎固定系統、微創骨傳輸椎間融合系統、溫感可塑性骨材

 

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書籍《創業超新星:看見14家未來獨角獸》

 

創業超新星:看見14家未來獨角獸

(本文作者為何秀玲,經授權轉載自《創業超新星》)

  • 如需轉載、引用本篇文章,請先與我們連絡!
  •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「工業技術研究院」持續創作的能量!感謝您!
  •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發表意見
延伸閱讀
觀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