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金結合科技 播下創新種子

當創業者有好點子想創業時,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多半是,「錢從哪裡來?」

根據一份針對台灣新創生態圈的調查,有33%的創業者認為,創業初期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資金取得,其次才是市場景氣。景氣畢竟是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,資金才是創業者每天都得面對的「柴米油鹽」。

台灣不缺資金,而是資金無法有效進入科技市場,要讓資金重新導入科技市場,政府必須扮演點燃動能的火苗。(圖/123RF圖庫)

特別是科技產業,因具有資本密集、技術密集特性,有一定的投資門檻。從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歷程,以及引領全球網路新創風潮的矽谷,證明唯有資金市場與科技市場的相輔相成,科技產業才能蓬勃發展。

為什麼明明有很好的創意,甚至具備獨門技術的創業者,依然在資金問題上坐困愁城?分析原因,主要是手握資金的天使投資人、金融機構對創意、技術乃至專利等無形資產的認知與信心不足。長期以來,人們多習慣賦予實體物質價值,但在資訊與知識快速傳遞的當代,無形資產所能發揮的價值與影響力,甚至遠遠超過有形資產。

舉個例子:一家生產可樂的工廠,一天24小時的產量總是有限;然而,可樂的配方、品牌與背後的文化,卻能夠無遠弗屆、不斷複製,在全世界各地都生產出口味一樣的可樂,傳遞一致的品牌訊息、甚至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。

這樣強大的影響力,絕對有超越實體產品的價值,更是當代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。

回來台灣之前,我在矽谷公司任職多年,當地新創公司林立,正是來自於資金市場對無形資產評價的重視與挹注。

台灣不缺資金,而是資金無法有效進入科技市場,要讓資金重新導入科技市場,政府必須扮演點燃動能的火苗。

為此,政府在2年前透過「產業創新條例」修法,為無形資產融資奠定法源基礎,蔡英文總統更指示,由工研院扮演無形資產評價的角色,讓金融界了解技術與專利的價值,願意把錢借給有想法、想創業的人。

很感謝這個構想也獲得台灣企銀、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大力支持,組成科技、金融、保險的無形資產融資「鐵三角」。

過去一年,我們引導金融從業人員參與無形資產評價訓練專班,提升台灣金融人員的無形資產評價能力;與台企銀就無形資產融資條件、貸款利率、貸款額度及還款期間等共同制訂融資要點;同時運用工研院產業技術專業智材能量,篩選評估「亞洲・矽谷」計畫及學研新創業者的專利能量,終於在近期促成台灣首次無形資產融資案例,為資金市場連結科技市場跨出成功的第一步。

史上最賺錢的幾個專利,像是降膽固醇用藥「立普妥(Lipitor)」、電話技術、分碼多工接取(CDMA)技術、網頁排名(PageRank)技術等,都創造了10億美元至百億美元以上的價值,這些專利不但為發明人、投資者帶來巨大財富,更重要的是帶給人類美好的生活。

科技創新是長期經濟成長的動力,我們資助科技創新,就是資助美好生活的願景。我常說,短期的市場是選美,長期的市場是舉重。新創的選美皇后能不能繼續在產業界發光發熱、引領未來,靠的不只是創新,更需要對資金、人才與市場的精準掌握,讓我們以專利融資、技術加值,助創新種子一臂之力,為台灣新創加油!

 

(本文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授權轉載)

 

  • 如需轉載、引用本篇文章,請先與我們連絡!
  •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「工業技術研究院」持續創作的能量!感謝您!
  •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發表意見
延伸閱讀
關鍵標籤
觀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