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商經營南向交流 產業轉型創業機會多

點開世界地圖,挑選一個可以一展長才、安身立命的應許之地,你會選日本、法國、還是美國、德國?

台灣資訊透明快速,趨勢潮流向來與歐美日先進國同步,幾乎讓我們忘了身處何方。但在地理位置上,台灣正恰恰處於亞洲的東南方,與菲律賓、印尼、越南隔海相望,因為地利之便,有超過60萬東南亞外籍移工,加入台灣基層勞動市場,為我們的家庭與基礎建設服務貢獻;同時,也有超過25萬台商與台幹,以無畏的精神遠赴「南洋」,在異地開疆拓土。

超過25萬台商與台幹,以無畏的精神遠赴「南洋」,在異地開疆拓土

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,工業總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產經中心(IEK)15日聯手發表「心南向 新成長」一書,分享這群發揚台灣冒險精神的台商,如何在異鄉打拼,經營有成,成功「鬥等來」的故事。

早從阿嬤時代就聽得許多鄉里子弟,前往南洋經商致富,回鄉起洋樓的傳奇,現在的「新南向政策」,說穿了也並不太「新」,只是幾經滄海桑田,歷史更迭,昔日「南洋」由盛轉衰,如今重新崛起,為台灣的企業家提供優渥的經營條件。東協10國加上南亞6國,人口合計23億,是全球矚目的超大市場,根據OECD預估,東協從2017年到2021年,平均經濟成長率可達5.1%,加上中產階級興起,這個擁有人口紅利的大市場,就在台灣搭飛機不到6個小時的地方,怎麼不令逐市場而居的企業家心動?

工研院產經中心花了一年時間走訪,蒐集到31家企業在東南亞國家發展的故事。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表示,「心南向 新成長」這本書涵蓋智慧製造、服務、電子與資訊服務、民生、能源與基礎建設五大產業,所收錄的故事都在說明,異地成功之道不過用「心」,用包容的心,互信、互重,用心交朋友,才能創造雙贏。做人、經商,道理其實相去不遠

異地成功之道不過用「心」,用包容的心,互信、互重,用心交朋友,才能創造雙贏。

像是善用當地人才的工具機業者印昌國際,在印尼成立「福爾摩沙技術中心」,引進台灣的工具機設備與師資,訓練當地人才;機車零件供應商B.D.I集團,在泰國成立技職訓練中心「台灣科技學院」,為自家企業與當地台商,培養出一批模具與機械人才;聯發科則舉辦「印度資通訊產業主管手機設計訓練課程」,培訓印度手機人才。所謂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這些南向前鋒在業務上衝鋒陷陣之際,也不忘對當地人才釋出善意,因為「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」,這些受培訓的人才,反而成為企業最好的業務代表,推廣產品不遺餘力

南向前鋒在業務上衝鋒陷陣之際,也不忘對當地人才釋出善意,因為「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」

這些企業南向善用當地資源也令人印象深刻。食品業者南僑進入泰國市場,以泰國為世界米倉的優勢,研發米國與嬰兒米國,調理熟飯與粥,外銷全球;大江生醫前進印尼,就是看中印尼豐富的生態與農業物產,現更以印尼蛇皮果果皮,榴槤殼內膜作為研究開發的材料;染整業者印卿企業轉型,改以印尼豐富的林木資源,製作木顆粒燃料,靠老天的賞賜過日子。窮則變,變則通,事情的轉機有時近在眼前,只是看懂不懂得把握與運用。

此外,業者的在地化工夫也令人嘖嘖稱奇,例如,聯發科在印度市場,推出電子羅盤,以免讓手機可以指出正確的朝拜方向;還曾設計出一款有五個喇叭的手機,讓印度農民在農忙時也可以兼作收音機或留聲機使用;鴻江特別針對印尼人喜愛的香味,開發出五款面膜,更積極取得清真認證

看完這本書,滿滿致勝寶典,不僅有台商從無到有的奮鬥歷程,也看到主事者善用身邊資源,發揮最大效益的經營智慧,令人不禁讚嘆台灣中小企業一卡皮箱走天下的韌性與彈性。如果,你還在想下一次度假可以去哪裡,或許,台灣南方的鄰居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延伸閱讀:

新南向ING!工研院《心南向 新成長》新書發表暨研討會 助力台商精準搶攻南向市場商機

  • 如需轉載、引用本篇文章,請先與我們連絡!
  •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「工業技術研究院」持續創作的能量!感謝您!
  •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發表意見
延伸閱讀
觀看更多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