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應用可以讓你食衣住行育樂更便利,就像手機刷臉解鎖、智慧音箱等都是AI技術帶來的生活便利。
服務型機器人定義為半自動或全自動,移動型或固定型,可再程式化之機械裝置,內含感測、致動與運算分析元件,並具備自我感知、反應與認知能力,可為人類提供特定服務或與人類共同完成特定活動。
美國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了「美國人工智慧倡議」(American AI Initiative),藉此保障美國人工智慧(AI)產業發展優勢。台灣若能善用12字箴言:「跨域合作、軟硬兼施、產業落地」,將大有機會站上AI的浪頭。
台灣水五金研磨拋光製程再進化!運用機器人也能打造造型奇巧、線條優雅的水五金產品,提升產能超過15%。為提升產業競爭力,衛浴大廠和成欣業與工研院攜手合作,導入第二代「CPS研磨拋光機器人」,引領台灣水五金產業邁向產業升級。
想像未來的購物情境,只要帶一支手機就能將商品直接帶走,完全不需要排隊等候結帳。隨著智慧物聯(AIoT)技術演進,「無人商店」已進入你我生活,工研院搶攻這波「無人」商機,推出聰明辨識的智慧貨架,正式帶領零售業進入AI時代!
電腦不只能揀花生,還能挑病眼!國民健康署調查,台灣每10位糖尿病患者約3位會發生視網膜病變,然而視網膜病變難以早期發現,加上全台眼科醫師不足,工研院研發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析技術」,藉由AI判讀眼底影像可清楚標出病徵位置,有效協助醫師進行精確診斷。
服務業向來是以貼心、無微不至為最高價值,當人工智慧(AI)愈來愈聰明,能與人溝通,就有機會提供與真人相當的服務,智慧服務的龐大商機可謂無可限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