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化大學研發成果 列入科技部重點政策

產學合作成效偏低一直是業界詬病的老問題。政府每年補助學者進行研究,但研究成果大都只能擺在學術象牙塔裡,無法對台灣的產業、經濟發揮實質幫助。科技部指出,政府已開始推動「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」,積極促成法人機構為大學教授研發的技術加值,使其具產業實用性。為因應政策,國家實驗研究院5日宣布與成大簽訂合作協議,希望能提升綠能和生醫產學研發能量,培育相關領域高級技術人才。

國研院院長王永和(右)與成大校長蘇慧貞簽訂協議,結合學界和法人的資源共同研發對產業有幫助的技術。

科技部官員表示,台灣的經濟要創新、成長,產業就必須有新技術、新投資。台灣的大學有許多老師過去投入不少技術研發,如果沒有產業化、沒有整理包裝使其具有商業價值其實十分可惜。但要把學校的技術帶進業界,又需要接受政府捐助的工研院、國家實驗研究院等財團法人協助。因此政府已開始推動相關計畫,2017年1月17日會在台灣科技大學舉辦成果發表會,展出40個產學合作的成果。

對於業界和學界關切的授權金和技轉金等問題,科技部官員表示,法人協助學校老師把技術釋出給業界,其授權金歸大學和老師,工研院等法人機構不得要求分配授權利潤。據了解,如果法人也可以要求利潤,會減低大學教師釋出自主研發技術的誘因。而且原生技術是由大學教師所研發,經法人加值才有產業應用價值後,若法人可分享其授權金,勢必會演變成學校和法人的利益爭奪。因此科技部明確指出,產學合作與技轉,均禁止法人參與分潤。

科技部統計,產學合作計畫涵蓋層面由電子資通,擴增至機械材料、生技醫療、永續能源、土木營建等五大產業領域,目前有工研院等5個法人機構成立「產學媒合服務團」,截至目前已走訪150個系所,完成190件諮詢案,其中輔導53件案源,累計總授權金約新台幣2.5億元。如果未來順利技轉,相關產值有機會上看新台幣72億元。

另根據國家實驗研究院與國立成功大學2017年1月5日簽訂「低碳綠能南部產學研發平台合作協議」,法人機構會在成大建置「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南部設施」包括實驗製程無塵室、生醫晶片實驗室以及綠色科技展示區。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將與成功大學奈米中心、醫學中心、傳染性疾病中心等合作,進行「前瞻性低耗能快速感測晶片」與「先進生醫微流體晶片」等尖端研究計畫。

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,成大在綠能科技研究已有相當的基礎與研究能量,涵蓋範圍從創能、儲能到節能三大領域。相關研發單位包括工學院、電資學院、理學院、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、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、尖端光電科技中心及水工所等。

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永和表示,本次合作係希望能有效整合雙方資源,強化半導體及奈米材料在綠色能源技術之應用,積極參與低碳綠能創新技術的研發,並提供台灣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學術交流的平台。據指出,這項合作案是政府推動「5+2創新產業旗艦計畫」的一部分。除了綠能外,雙方也會有生醫技術的合作。

科技部表示,產學合作必須有新型態模式,個案評估,提供專利或技術加值與培訓,再透過客製化輔導才能加速活化學校研發成果及專利。至於學校技術國際授權的原則,目前政府的態度還是認為應該以台灣的廠商為優先,除非台灣的廠商沒有需求,或無力承接,才能開放國際授權。

 

 

(本文經DIGITIMES授權轉載「活化大學研發成果 列入科技部重點政策」)

 

  • 如需轉載、引用本篇文章,請先與我們連絡!
  •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「工業技術研究院」持續創作的能量!感謝您!
  •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發表意見
延伸閱讀
關鍵標籤
觀看更多

發佈留言